什么是變質巖,什么是沉積巖?
什么是變質巖,什么是沉積巖?
沉積巖 :在地表常溫、常壓條件下,由風化物質、火山碎屑、有機物及少量宇宙物質經(jīng)搬運、沉積和成巖作用形成的層狀巖石。按成因可分為 碎屑巖 、 粘土巖 和化學巖(包括生物化學巖)。
常見的沉積巖有 砂巖 、凝灰質砂巖、 礫巖 、粘土巖、 頁巖 、 石灰?guī)r 、 白云巖 、 硅質巖 、 鐵質巖 、 磷質巖 等。
沉積巖占地殼體積的7.9%,但在地殼表層分布則甚廣,約占陸地面積的75%,而海底幾乎全部為沉積物所覆蓋。沉積巖有兩個突出特征:一是具有層次,稱為層理構造。層與層的界面叫層面,通常下面的巖層比上面的巖層年齡古老。二是許多沉積巖中有“石質化”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生存、活動的痕跡—–化石,它是判定地質年齡和研究古地理環(huán)境的珍貴資料。
變質巖 :原有巖石經(jīng)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。根據(jù)變質作用類型的不同,可將變質巖分為5類:動力變質巖、接觸變質巖、區(qū)域變質巖、混合巖和交代變質巖。常見的變質巖有 糜棱巖 、碎裂巖、 角巖 、板巖、 千枚巖 、 片巖 、 片麻巖 、 大理巖 、 石英巖 、角閃巖、片粒巖、榴輝巖、 混合巖 等。
變質巖占地殼體積的27.4%。
怎樣區(qū)別巖漿巖、沉積巖和變質巖?
巖石是一種或多種礦物的**體,它是構成地殼的基本部分。按其成因分為三大類,即巖漿巖、沉積巖和變質巖。
地球內部圈層結構
(1)巖漿巖:是由地殼內部上升的巖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,又稱火成巖。
巖漿主要來源于地幔上部的軟流層,那里溫度高達1300℃,壓力約數(shù)千個大氣壓,使巖漿具有極大的活動性和能量,按其活動又分為噴出巖和侵入巖。未達到地表的巖漿冷凝而成的巖石叫侵入巖。深成侵入巖顆粒較粗。淺成侵入巖顆粒細小或大小不均。
噴出巖是在巖漿噴出地表的條件下形成的,溫度低,冷卻快,常成玻璃質、半晶質或隱晶質結構,具有氣孔、流紋等構造等。巖漿巖常見的如在地殼中分布很廣的中粗粒結構的侵入巖——花崗巖,氣孔構造發(fā)育,黑色致密的玄武巖,流紋構造顯著的酸性噴出巖——流紋巖等。
(2)沉積巖:是地面即成巖石在外力作用下,經(jīng)過風化、搬運、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,其主要特征是:①層理構造顯著;②沉積巖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,經(jīng)石化作用即成化石;③有的具有干裂、孔隙、結核等。
常見的沉積巖有:直徑大于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他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巖,由0.05~2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巖,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巖,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、硬度不大的石灰?guī)r等。
沉積巖
(3)變質巖:是巖漿巖或沉積巖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一類新巖石。和前兩類巖石主要區(qū)別是變質巖屬重結晶的巖石,顆粒較粗,不含玻璃質和有機質的殘體。
其主要特征是:①有的具有片理(片狀)構造如片巖;②有的呈片麻構造(未形成片狀),巖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,如花崗片麻巖;③有的呈板狀構造,顆粒極小,肉眼難辨,如板巖。常見的變質巖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經(jīng)過結晶而成的大理巖,由頁巖和粘土經(jīng)過變質而形成原解理狀的板巖,由片狀、柱狀巖石組成的片巖,多由沉積巖和巖漿巖變質而成的片麻巖,由砂巖變質而成的石英巖等。
如何區(qū)別巖漿巖、沉積巖和變質巖?
巖漿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,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%。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的條件下,由母巖的風化產(chǎn)物、火山物質、有機物質等沉積巖的原始物質成分,經(jīng)搬運、沉積及其沉積后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巖石。
變質巖是百科在地球內力作用,引起的巖石構造的變化和改造產(chǎn)生的新型巖石。
這些力量包括溫度、壓力、應力的變化、化學成分。固態(tài)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,發(fā)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,形成新的礦物組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