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辨別新老瓷器
如何辨別新老瓷器
瓷器英文叫CHINA,它是我們百科**人的獨創(chuàng),是我們老祖先把氧化硅、氧化鋁、氧化鈣等其他少量金屬氧化物,用手工加簡單機械燒制而成的器物。從材料學來說,無論新瓷器、老瓷器,它們都是由胎、釉、氣泡三部分組成。
胎稱鋼玉晶相,釉稱玻璃相,氣泡稱為氣相。
胎、氣泡為穩(wěn)定相,要降解需很長時間;而釉為非常穩(wěn)定相,他要朝穩(wěn)定相過渡,地表狀態(tài)下一、二百年就會發(fā)生細微變化,它的本征時效特征,侵蝕時效特征,疲勞時效特征就會顯現(xiàn)出來,這些特征統(tǒng)稱為古瓷釉面自然老化微觀特征。之所以稱作微觀特征,是因為人眼是不容易觀察到這些特征的,必須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到。而本征時效特征是釉內(nèi)的,侵蝕時效特征是釉表的,疲勞時效特征是整體的,在它們共同作用下,新老瓷器就會呈現(xiàn)不同的特質(zhì)。而這些微觀特征因受內(nèi)外因素的影響,差異是很大的,這些古瓷釉面差異很大的自然老化微觀特征,注定是人工不可**的,只能是時間和大自然所為。
事物的區(qū)別,就在于微觀特征差異性。因此,從痕跡學(物質(zhì)在一定條件下、時間留下的印跡)和材料學(古瓷三個相及釉面三個自然時效)入手來辨別新老瓷器,如同醫(yī)生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及心電、化驗、B超、CT等技術(shù)手段診斷病情一樣,是一種科學的方法。瓷器辨?zhèn)问紫纫獏^(qū)分贗品和仿品。
仿品是文化的延續(xù),仿得好的瓷器同樣有收藏價值,且有一定的增值空間。而贗品是在仿品的基礎(chǔ)上,人為做舊、打磨、酸浸、堿咬,使之看似真品,這有明顯的欺騙性。 的三種方法 首先是聽聲音:新胎聲音硬、脆,而老胎鋁含量較高,具冷性,敲打時聲音沉悶; 再看光澤:新瓷有高光點,光亮刺眼,而老瓷光從內(nèi)發(fā),黝亮養(yǎng)眼;**可用弱酸洗胎:刻意做舊的新胎一洗就露出了本來面目,而老胎表層不能輕易洗掉。
還有一種用膠攙和雜物的方法特殊做舊,不容易洗,需綜合分析再做判斷。 排除人為造舊的因素后,再從形、色、神韻、紋飾、成型工藝、繪畫技法等方面,根據(jù)書籍資料斷定瓷器的年代。
如何辨別新、老瓷?
新、老瓷不同的關(guān)鍵在于手工、機械兩種制瓷方法。機械制作再精細也做不出手工的自然樸實。
了解了手工、機械制瓷在胎釉上的區(qū)別,才能更好的區(qū)分真、仿品。
其次,古瓷在胎土上經(jīng)過了淘洗、陳腐兩個步驟,從而古瓷的胎有著黏糯拉韌的感覺。另外,手工制作的老瓷整體看來形體舒展,線條富有內(nèi)在的伸展里,而真空的的顯得僵板、線條呆硬。古瓷的制釉材料上的手工、機械差別難以從微觀上區(qū)分,只能通過成品的光澤來判斷。手工燒造后的古瓷表面有著自然、柔和、慢化的寶潤光澤,而機械的釉料單一,燒造后釉光。
浮艷、僵直,古瓷了無生趣。除此之外,燒造爐具和燃料的變化,也是造假者難以達到的,古代的瓷窯在火溫的控制上要更加的復雜。自2500年前,古人就制造出了更多的瓷器,如今大量存在,它幾乎貫穿了整個**文明的演變過程。
市場上稀少的存量仍然能讓收藏愛好者對它們更加的了解,感悟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。古瓷的收藏者雖然了解古瓷之美,但也常被仿品困擾。因而在收藏中要明確自己的視為了提高審美修養(yǎng)、豐富自身文化生活之趣的目的,才能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,在無意中得到一定的收獲。
可見,收藏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經(jīng)濟的利益,主要是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,不要刻意的去在于價值的多少,通過古瓷的收藏,了解它的自然之美。正確的看待仿制品,只要對真品有了一定的了解,明白它的自然美,那么就一定能夠更好的鑒別出新、老瓷器。
怎樣辨別新老瓷器(胎質(zhì)老化鑒定方法)新老瓷的區(qū)別的本質(zhì)是
新老瓷器鑒定方法:
1、胎質(zhì)釉色看仔細
商周時代胎質(zhì)情況:
鑒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細看胎釉,從胎質(zhì)、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窯口。例如,距今4000年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,又稱原始青瓷,是青瓷的低級階段,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,胎質(zhì)堅硬,瓷化程度較高;其釉色青,釉層較薄,厚薄不均。
如果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一件古瓷符合上述特征,則其基本屬原始青瓷。
明朝永樂時期胎質(zhì)情況:
明永樂、宣德、清康熙的江西瓷器,胎釉各具特色。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,釉質(zhì)肥厚,潤如堆脂,純白似玉,釉面光凈晶瑩;胎色純白,胎質(zhì)細膩,并且有厚薄不均現(xiàn)象。如在強光下**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、肉紅的傾向。這一特征,是其他瓷器中所沒有的。
明朝宣德時期胎質(zhì)情況:
明宣德與明永樂時間雖然接近,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。同一器皿,永樂胎厚,宣德胎薄。宣德時大件瓷器底部多無釉,露胎處常有紅色點,俗稱“火石紅”,還有鐵銹斑點。
清康熙、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征。
清朝康熙時期胎質(zhì)情況:
清康熙瓷器,胎色細白,胎質(zhì)純凈,細膩堅硬,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,它的胎體最重。此外,這一時期的瓷器,往往施兩種白釉。
器內(nèi)、口緣、器外底施粉白釉,其釉較稀薄,有時還有縮釉現(xiàn)象,且底部有旋紋痕跡;器身施亮青釉,其釉瑩潤光亮,胎釉結(jié)合極細密。一件器皿施兩種釉,是清康熙年間瓷器的**特點。
2、紋飾用心去辨析
鑒定古瓷,除了看胎質(zhì)和釉色外,紋飾也很重要。
瓷器上的紋飾就像一個人的衣冠,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,鑒定時千萬不能忽視。
我國古代瓷器的紋飾繁多,按類別可分為人物、動物、植物和裝飾四大類。紋飾本身有其時代性,是當時**文化的反映。例如,明正德年間,道教、佛教和***教在**廣泛興起,因此瓷器上出現(xiàn)了八仙、八寶、真武大帝、書寫回文、仙人朝圣等圖案。
清代康熙**吸取明亡的教訓,對“尚武”和“習文”極為重視,于是這個時期的瓷器圖案,在“尚武”方面,有刀馬、人物和清裝射獵圖等出現(xiàn);在“習文”方面,開始在瓷器上大量書寫詩詞,以文字作為圖案裝飾。
新老瓷的區(qū)別的本質(zhì)是:
瓷器表面的釉面光滑、光亮,通過對釉面光亮程度的判斷是目測鑒別的重要方法之一。瓷器經(jīng)過燒制以后,通過目測能感覺出釉的表面有一層明亮的表光,也稱為“浮光、火光、賊光”。
一件新出窯的瓷器,整器各方面都表現(xiàn)出一種全新的狀態(tài),釉面凈明新亮,受光線照射后,釉層內(nèi)的礦物質(zhì)顆粒年輕活躍,通過釉面反射出來的光波強烈耀眼,飄浮游離,其活力、能量、強度都處在**狀態(tài)。
隨著年代的延長,釉中的各種礦物質(zhì)在接受自然界當中物理、化學的作用下,逐年的氧化老化,其活力、能量、強度也逐年的減弱,釉層開始老化變舊,釉面開始逐漸的熟舊溫潤。受光線照射后,釉面表光明亮耀眼的強度逐漸減弱,游離程度逐漸降低,呈現(xiàn)出一種玉質(zhì)感。以上這種變化現(xiàn)象,年代越久遠,變化越明顯。
這種變化現(xiàn)象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用圖像的形式準確描述,但是它是有明確顯示并且是有規(guī)律的。
正是這種有顯示和有規(guī)律的光感變化,給我們對古瓷鑒真斷代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和實踐依據(jù),也給古瓷造假者設(shè)置了永遠無法超越的屏障。
擴展資料:
瓷器鑒別方法:
1、器形觀察
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。陶瓷器的形狀,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,審美標準以及技術(shù)條件有密切關(guān)系,能較好地體現(xiàn)各時代的特色,隨同時代的演近而漸趨繁復。
古代的形狀是比較簡樸的。以元、明、清三代造型而論,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,無論青、白瓷器都比宋、明瓷器顯得突出。尤其是日常應(yīng)用的壇、罐、瓶、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,器形相當大。
2、根據(jù)紋飾和色彩鑒定瓷器
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,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,并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(shù)的不斷豐富改進,無論在題材內(nèi)容及表現(xiàn)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。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、鑒別真?zhèn)蔚囊粭l有力線索。
在用文字作為瓷器裝飾的特點上,明、清兩代制品仍有所不同。明代瓷器多寫梵文、經(jīng)語、百福、百壽字的;清代瓷器則多用大篇幅詩、詞、歌、賦等作裝飾文字,例如“赤壁賦”、“前后出師表”、“滕王閣敘”。
此種只有文字而無圖畫的器皿歷朝很少仿制。
3、胎釉鑒別
從胎釉方面看,由于時代和地區(qū)的不同,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,故在鑒別瓷器時應(yīng)對此細致的觀察。觀察古瓷,要注意釉質(zhì)的粗細、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、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征。
如舊瓷多有所謂“瑩光”或“酥光”的說法。
鑒別瓷器新老的土方法如何鑒別瓷器
1、拿到瓷器后可以先看底,老瓷器的底部應(yīng)該有使用過的摩擦痕跡,沒有使用痕跡的便是新瓷器,同時可以看底款的新舊程度。還可以看光澤,老瓷器的光是由內(nèi)而發(fā)的,溫潤養(yǎng)眼,而新瓷器會有高光點,光亮耀眼。
2、然后用手摸,有些老瓷器的胎土中添加了瑪瑙,不但看起來光滑,摸起來也像一塊玉石。
接著可以聽聲音,老瓷器往往含鋁量較高,輕輕敲擊時聲音沉悶,而新瓷器的聲音是脆的。3、**可以用弱酸洗胎,老瓷器的胎表層不會輕易被洗掉,而可以做舊的新瓷器胎一洗就掉。此外,對于水平比較高的人,還可以從神韻、紋飾、繪畫技法等方面,結(jié)合書籍資料來判斷瓷器的年代。